成功案例
作者:医讼团队 真实案例编辑

前言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 PTCA +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案情简介
张某,男性,56岁。
2017年12月28日,张某因“活动后胸闷”到某三级医院就诊,医院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将患者收住院。患者入院后,医生积极推荐患者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拟放置5个支架。由于本院技术水平有限,故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实施手术。2017年12月30日,省级医院的专家崔某来该院为患者张某实施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中放置到第4个支架时,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尸检,认定死因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致急性心源性猝死。患者死亡引发医患纠纷。因调解无果,患方将医院诉至人民法院。

法院审理
法院受案后委托了司法鉴定。鉴定意见认为:本病例应首选冠状动脉搭桥术,亦可选择介入治疗。但对于多支病变,从安全性角度PCI分次完成较一次完成更为妥当,医方予以一次性介入干预存在不当;根据本案介入治疗的光盘图像……,医方术中发生异常后未能再次造影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也没有使用动脉球囊反搏,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病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故不排除术中发生病情突变与手术操作有关。考虑到患者所患冠心病复杂,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都属于复杂手术,均存在发生不良预后的概率,故建议医院过错在患者死亡后果中的原因力大小为次要因素,参与度拟为20%-30%。
2019年7月16日青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律师提出被告医院在“诊疗技术过错”之外,还存在“介入手术资质不全”及“会诊程序违规”等违法事实,应增加其过错权重。法庭充分听取了原被告意见,于2019年8月1日做出一审判决:1、被告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274573.65元,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0元,共计304573.65元;2、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医讼点评
本案件是一起典型的新型诊疗技术引发的医疗损害。医方存在手术方案制定不合理和手术技能资质不足的问题。上述过错最终导致了患者死亡的严重损害后果。可见,医疗机构在开展新型技术时应当严格审查技术准入资质,高度重视手术风险。务必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诊疗安全风控首要位置。
医讼简介
“医讼”由徐海铭律师创立,京鲁两地的医疗专家、律师组成。“医讼团队”秉持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医患和谐的宗旨,为弱势群体提供医学法律服务。服务热线(微信):13261977065。
来源:
医疗纠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