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集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某村卫生室假药致死案例

2019年06月21日  淄博医疗纠纷律师  

本文主旨:


医疗损害事件发生以后,患者(或家属)不但要承受损伤带来的巨大痛苦,同时还要面对如何处置医疗纠纷的困境。对于既没有专业医疗知识又无法获得对称的医疗信息的弱势群众来说,正确处置医疗纠纷可谓困难重重、步步惊心。此刻,患方应当积极了解医疗纠纷处置的正当法律途径以及固定证据的法律知识,特别要注意避免关键证据丧失造成不可挽回的不利后果。

案情简介:


2015年9月,XXX因“感冒”到淄川区昆仑镇某村卫生室就诊,该卫生室的村医给患者开具了名为“XXXX胶囊”的降糖药品。患者遵医嘱按时定期口服该药品,于次日下午突然昏迷摔倒,呼之不应。家属将其急送淄博市第一医院救治,诊断为“药物性低血糖昏迷”。医院在连续抢救4天后,确认患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性脑死亡,遂通告了家属。家属选择让患者出院,患者在家中弥留5天后身故。

患者身故后,家属向淄川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案,监管部门遂介入了案件调查。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鉴定:“XXXX胶囊”为保健品,无药品准字号。但该保健品含有“二甲双胍”等三种降糖药物成分。

虽然此时医患纠纷已经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尸检。当患者尸体存放超过7天后,卫生行政部门拒绝患方委托尸检的申请要求。

患者家属于2016年7月15日向淄川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淄川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庭审过程中,村卫生室认为患者死亡是其家中发生的,因未经尸检,死因无法查明,故死亡与服用“XXXX胶囊”之间因果关系中断,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此,法庭要求原告方承担举证责任。原告被迫向法院提请医疗损害过错鉴定。

在申请医疗损害过错鉴定过程中,患方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未经尸检确定死因,多家司法鉴定机构以“死因不明”为由,予以退案,拒绝受理医疗损害鉴定。患方面临举证不能败诉的风险。

案件结果:


承办律师征询了全国近50余家司法鉴定机构,遴选出具有资质且能够受理该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推荐给法院。法院最终委托了北京XX司法鉴定机构对该案进行了司法鉴定。鉴定意见认为: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医疗过失参与度(原因力)为同等责任。淄川区人民法院在经过质证后,采信了上述鉴定意见。于2017年12月25日一审判决淄川区昆仑镇XX卫生室及村医XXX共同赔偿患者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54343.21元。

律师点评:


医疗损害发生以后,及时了解纠纷处置的法定程序以及尽早固定证据尤为重要。当前,北上广深及其他省会城市的重点司法鉴定机构都存在案件量严重超标的高饱和状态。这些鉴定机构往往对“没有尸检”以及“涉药”、“涉精神卫生类”等专业性强、有难度、争议大的案件拒绝受理。因此,明确死因是死亡类医疗损害案件能够正常进行鉴定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对于涉及药品、器械、输血等类型的医疗纠纷,还应当及时向行政管理部门报案,对相应的涉案物品进行封存,同时申请检验和鉴定。

总之,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证据非常容易灭失。正确、有效的固定证据,是依法成功处置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类案件的关键所在。                                                                                           徐海铭律师撰稿                                                               2018年2月26日


律师简介:


徐海铭,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法学院,是拥有医师、律师双职业证书的专业复合型律师。徐律师曾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十余年,转作律师后代理了大量的医疗纠纷案件,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成熟的办案思路,能够为当事人提供高附加值的专业医事法律服务。 联系电话:18653377065。


 


来源: 淄博医疗纠纷律师